伴随着中国光伏企业对美欧“双反”措施的日渐“淡定”,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全球光伏行业将逐渐形成固定格局,而不再过多依靠贸易保护互相制约。“双反”这一行业内的“热词”,终将在全球市场调整的过程中逐渐“冷却”下来。
中国进口不可少
支撑中国企业应对美欧等国“双反”制裁的底气,归根结底在于“好姑娘不愁嫁”——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力不容忽视。
“全球光伏产品的绝大部分产能都在中国,而且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,如果美欧坚持用国内产品,政府需要给予大量补贴,那就不如继续从中国进口了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。
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常金龙也有类似的看法。“很可能再过几年,光伏领域就不再讨论‘双反’这个词了。”
在常金龙看来,光伏行业发展将在全球范围内趋于理性,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局:中国的组件、电池片价格最低,高效电池性能无人匹敌;多晶硅方面是美国具有明显优势;逆变器环节则是德国技术最强。“各自经营各自擅长的领域,争不来的东西就不用再争了。”
这个观点与意大利康维明(中国)有限公司的表态不谋而合。
“中国的组件制造商占据了全球市场上约70%的份额。对于欧洲、美国和加拿大来说,当地的组件制造成本太高,产能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,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向中国购买组件。”康维明负责人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。
与此同时,晶科能源全球品牌发言人钱晶指出,中国光伏市场开发正在从单纯的低价竞争向精细化设计、精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,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,“2015年是中国光伏市场大发展之年”。